国乐大家高校行 | 屠伟刚先生琵琶艺术畅谈——《谛观有情》-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报道(2007年10月25日)

如果这是真的在倾倒珍珠,那么不可能有人能如此“珍珠如土金如铁”地毫不吝惜这些宝贝,如此地泻玉碎金;即使他真这样做了,也不可能有人能使这些林林总总的金银珠宝“嘈嘈切切”,发出如此天籁般的声音。而这些不可能,在屠伟刚老师的琵琶前都不复存在——这就是他在10月25日于求是0120教室举办的“谛观有情——琵琶艺术畅谈”演讲的魅力所在。
演讲甫始,屠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琵琶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渊源。从先秦时琵琶诞生的传说到后世琵琶的普及,从汉代中原琵琶的造型到吸收了西域乐器的特点,从琵琶善于表现短音的特点到琵琶手法的复杂多样……同学们被琵琶背后这丰富多彩的故事所吸引,满座寂静,可闻落针。
接着,话题转到琵琶的艺术表现力上。屠老师举出丰富的例子来证明琵琶的艺术表现力之强大:“全国各地都有琵琶,都在演奏当地的民间音乐。”屠老师讲,“‘秦腔’过去叫‘乱弹’,就是指琵琶是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山东、东北、江南、广东……这些地方的民间音乐也都可以由琵琶来表现,这正是琵琶艺术表现面广、表现力强的一个佐证。”
为了使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屠老师现场弹奏了江南小调《九连环》、河北民歌《放风筝》,以及山东、河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广东潮汕地区的地方小调,他的那把琵琶所表现出的神奇魔力使同学们惊喜不已,流连忘返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中。片刻之间,足不出户,屠老师已带领我们往返六合之内、神游八荒九州,遍识中国各地的民风民音;而恍惚之后,我们却仍在教室中坐着,仿佛方才一切都如梦境一般。当最后一段音乐结束之时,全场掌声雷鸣。
“琵琶是一种模仿能力很强的乐器。”屠老师兴致勃勃地继续讲解。他以精湛的技艺模仿日本传统乐器演奏《樱花》,博得了同学们的再次喝彩。
而屠老师所揭示的琵琶曲的流传之广也令同学们大跌眼镜。“1819年的乐谱《将军令》,今天同学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不过换了个名字,就是《男儿当自强》;”屠老师笑着说,“而同样是一首很有名的琵琶谱《彝族舞曲》,就是《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主旋律。”
然而这些精彩还不过是盛餐前的开胃酒,屠老师精湛的技艺表演才刚刚开始。他先是从整体上对古典音乐中的文武曲进行了介绍,并分别举《塞上曲》和《十面埋伏》为例进行讲解。
满堂鸦雀无声,屠老师斜抱琵琶,琵琶声未动,似乎那弦上先已有了一种隐隐的愁情思绪。接着,他转轴拨弦,昭君那委婉的思怨便缓缓地从弦上流出。《塞上曲》是以昭君出塞为主题,讲述汉女胡风下的思乡愁怨。在屠老师的演绎下,典雅细腻的乐曲中透着一股苍茫大气,仿佛家国大事于这小小儿女情肠中才得一抒,而又哀而不伤,优美动人。一曲终了,雷鸣般的掌声中,大家仍久久回味其中,不能自拔。
接下来屠老师为大家边讲解、边演奏琵琶曲《十面埋伏》。此曲以楚汉相争为题材,从列营至项羽乌江自刎共十段。琵琶奏来,有金铁皆鸣的铮铮声,震人胆寒;有凤卷大旗的猎猎声,迷人耳目。屠老师手指如飞,乐曲中恍恍有若军号声者、鸣金声者、兵刃交接声者、人马呐喊声者、悲唳风声者、楚歌四作者、项王自刎者……当真如神技一般,仿佛听众此时并非用眼,而是用耳去享受一场全方位的立体电影。当最后霸王命陨乌江畔时,琵琶铮然一作,戛然而止,满堂寂静,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聆此讲演,真使人觉得当年乐天咏琵琶虽精妙无双,然犹有未道者也了。而今天我们有兴听到屠老师如此精湛的技艺,也对国乐的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2007年的“国乐大家人大行暨第孔子文化月”已接近尾声,人们对龚一老师的讲演和28日的音乐会,也是越来越期待。
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 张笑宇
本页面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