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大讲堂 | 德音老师:《大道杳渺惟精一——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下)-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报道

讲座报道

2015年5月17日下午,国学工程高校援建之名师系列讲座,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允中文教院、德音文教、国学工程创办人德音老师带来了《大道杳渺惟精一——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下篇的专场讲座。在场的听众有高校及国学社团的同学们,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社会志愿者。开场前,大家集体诵读了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讲座在至诚恭敬的诵读声中开始。

德音老师首先回顾了讲座上篇的内容,围绕“中医起源,中医类别,医道同源,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等几个方面,对中医文化的生命科学观、中医思维、医道精神及“医者,父母心”的苍生情怀等进行了阐释,“学习中医一定是医道、医理、医术一体的”!

接着,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很多大众健康的常识误区和正确方法。不当的“饮食、起居、男女、情志”是造成生命力衰减及诸多疾病的原因,所以真正的治疗首在安神!真正的养生首在正心!要通过健康有序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光明坦荡、恬淡虚无的内心状态,让“淡”字常在心间,做到饮食男女有节,情志舒畅,才能神安气足,远离诸病。

老师讲到中医的施治方式及原则,简要介绍了中医诊断中涉及的“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中医高超精湛的医术使大家惊叹不已。过程中,老师为大家普及了很多健康知识及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养生-利生-卫生”,从行住坐卧到心智情绪的生活智慧让听众们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最后老师鼓励大家坚持每日做功课,一起走在修身自觉的升华之路上。这也是我们的每日精神营养菜单,即:每日读一段圣贤经典,听一段雅乐,做一段中医养生保健操,随时随地观呼吸,自查自省。

课程精要

医道与医理

  • 中医学问起源于观察天地万物和对生命本源的认知;学习中医要从观察自己开始,观察大自然、观察身边的人开始。

  • 中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道统,学中医需要儒释道根基,包括心法和内证功夫。

  • 学习中医的层次:医道、医理、医术——把握根本,以不变应万变。

  • 一个理想的中医应该是全科的。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上药三品,精气与神。

  • 中医尚礼,西医尚刑。(引刘力红教授)

  • 宁失其方(药方),毋失其法。

  • 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同构同理。

  • 患者为君,医者为臣;疾病恢复的核心是患者的自愈力!

  • 最棒的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原本的自愈力,帮助患者洗心、静心、正念,让患者自己走向康复之路。

  • 不知医,不慈孝。

养生首在正心

  • 《内经·上古天真论》: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口味淡下来,情绪淡下来,待人处事淡下来,对人世间的种种淡下来。淡字常在心间,淡才会空灵,才能神清气爽,神安气足。

  • 不当的饮食、起居、男女、情志是造成生命衰减和生命力不能自主的主要原因。

  • 培养对自己身体的觉知,培养微妙的洞察力,不困在自我感官里。

  • 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不妄动、身心无漏、转化色身,是升华的过程。传统的童子功也指的是炼精化气这个基础。

  • 健康的根本:养生首在正心,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身心状态,自净其意。

  • 古人长寿三不知:不知年龄;不知疾病;不知恩怨。

  • 发菩提心者,远离诸病。

  • 一念清净心,就离开了病因。

  • 自助者,天助之。

  • 得天地之大美养其身:阳光、空气、天气、地气、水源……

  • 疗病心法:忏悔、道歉、原谅、感恩、祝福。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 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

  • 一切佛菩萨,相同的是慈悲喜舍的无上宇宙心,差异是根本大愿不同,愿力成就不同。

  • 东西方所有的法律都是源自于戒律,戒律是人道的根本,是每个人的护身符。

  • 脾胃:喜燥不喜湿,喜暖不喜凉,喜空不喜撑。

  • 健康的面貌:面如冠玉,碧眼方瞳。

  • 放松端庄是任何功法的前提:心——光明坦荡,恬淡虚无,如如不动;身——柔和端庄,松静自然,轻安妙乐。

  •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格言联璧》金缨)

  •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格言联璧》金缨)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龚廷贤)

  •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格言联璧》金缨)

  • 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坐忘铭》王重阳)

听众心得分享

西安外国语大学 · 黄旭

讲座对我触动最大是学习中医要以道驭术。原来一个好的中医,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医术,更有对医道和医理的把握,“宁失其方,毋失其法”,“懂医理,才可以自己组方”,医术是学不完的,只有有了医道与医理的根本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中医是一门联系生活、观察身体天气变化以及宇宙运数的很高深的学问,要想学好中医,就要用心去理解医道与医理,因为它们才是中医的灵魂。

德音老师告诫我们要“饮食、起居、男女、情致”都要有节制,节制并不是压抑自己,而是保护自己免于受到过分贪求之后的伤害,这才是养生之道,吸收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心,清清静静的活着才能体会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堂课我对医道精神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继续平心静气的在学习专业课之余多读一些医书,伴着古人的智慧在中医的大海中自由地遨游,帮助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共同养生,平和安定的过好这一世。

西安财经学院 · 姜山

每一次来参加允中文教院的讲座,我都不认为是在参加一次讲座,因为每一次聆听德音老师温和的声音,我都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没有病痛,没有争吵,没有哀伤,就像是一个桃花源境。

医者,德也。每一个医生都应该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去对待每一个患者,对待这世间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无论是否从医,都应当怀着一颗医道之心。当遇到患者,用仁慈用善良去帮助他们,当遇到难者,尝试着用知识用能力去帮助他们,当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病痛再没有哀伤,大医之道,行也。

陕西师范大学 · 马小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德音老师将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的讲座题目定为“大道杳渺惟精一”,现在才大概明白了一点“杳渺”、“精一”、“允执厥中”的意思。就像德音老师所说“学习中医从观察自己开始”,无论是东方圣还是西方圣,很多哲理都是从内证与对世界敏锐的观察力而来,身体力行去实证才能明白一些问题。

老师讲座中提到的“不要困在感觉上,但观察一定要精微”,随时随地观照身心一定不是思虑过度,更不是纠葛于自己的对对错错、是是非非。糊涂的时候需要去明白,明白了就得糊涂。心理学研究或许也是这样,从混沌中来,然后用各种手段和理论把它分的清清楚楚,然后再回归混沌去造福人类。以前觉得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去思考其中的道,而德音老师说,以道驭术,或许就是这样,要随时随地反观自己。

陕西师范大学 · 梅雨鹏

在听德音老师讲课前,我对中医抱有尊敬与敬佩之情,但对其一知半解。听完讲座之后,我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德音老师最先讲的是医道,而不是医术,我觉得这也是华夏文化中先道后术思想的体现。这让我想起了《孙子兵法》中更注重对兵道的阐释,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等等,而体现在医道上则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和“上医治国”等等。所以在学习中医时,抓住道很关键。如果不问道,一味地追求术,就会像庄子说的那样“吾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我是一个学历史的学生,虽然不是中医专业,但被中医所折服。因为中医在生活中很实用,可以修身养性,保健养生,更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华夏文化和传统的智慧。总之此次讲座,收获颇丰,非聊聊数语所能尽述。

陕西师范大学 · 范青珍

老师着重讲了医道,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中医是尚礼,西医是尚刑。患者是君,而医生是臣,医生起的作用是协助患者来康复。老师还从中医谈到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巧!中国的这种思维方式从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大到治国之策,语言系统,小到食厨烹饪,人际交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九天银河的大宇宙是同构的……老师还讲到脾虚的问题,又谈到吃水果的问题,让我很震惊,按照我一贯知道的,多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可事实上却应该分体质分季节慎吃水果。我还喜欢吃冰,看来以后一定要管住自己,不能贪吃了。

这次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对于中医,对于中国文化,对于自己的身体,以及对于以后应该在日常中的饮食起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去体悟蕴育在传统中医中的中国文化!

陕钢铁 · 吉元嘉

观一切人如圣贤,让我想到了以德抱怨,这是每个向善人的愿望,可是实行起来太难了,关键之处是要打开心量,把怨的负能量转化为德的正能量。这次讲座学到很多,最关键还是要知行合一,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努力做到正心,诚意,观心,持戒。愿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花絮

前期宣传语小展

四年前的3月,国学工程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德音老师《大道杳渺惟精一——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的上半场讲座,时隔四年之后,在同一间教室,下半场终于与广大学子见面了。

四年等待好像启动了大家的诗情记忆,都在翻找和回忆着当年的笔记……

前期宣传语小展

  • 想到上和下隔了四年,好像一眨眼,许多无法言述的艰辛,更多深耕广植的扎根,与宇宙心同在,感谢恩典,减劫之中小盛世,天使聚会,欢歌笑语。

  •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四年了,仍带着初见时的激动,仍在同一个地点,终于等来了下半场,等待是值得的,因为收获是无限的。上、下两场时四年,四年前听讲座的同学们带着感悟和收获,都毕业立业了,我们仍在国学工程的路途中坚持不懈,其中艰辛,收获无限。四年之约,不负等待。

  • 刚刚找到做的笔记了,时间相隔之久,又仿佛在咋天。

  • 四年前的讲座,笔记还在,震撼还在!后天,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期待!心的点亮时刻,谁都不会错过!

  • 相思相见知何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日夜的修行,未了的情缘…下,你终于来了。

  • 天人合一不是思想,是一种实证。人体是个小宇宙,要学会收回本心来内证生命的奥秘。

  •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允中文教院教学部发布

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排版:瑞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

本页面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