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志行清正 原其初心

志行清正 原其初心

——小議張哲的篆刻藝術

吳振鋒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有的單純,有的駁雜,有的淵深莫測,有的則透亮得一如處子,一汪清淺。張哲的外表與內心都是清正的,所以,他的篆刻藝術語言能在喧鬧的都市繁華中給人以清靜安詳的審美感受,這在藝術場景日見駁雜紛亂之中實為難能可貴。宗白華說,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是中國藝術的兩元,的是卓見。證之于張哲的藝術,則使人感到張哲豐富的奔躍的生命熱情是傾注於對藝術的感悟、體驗和提昇,可謂原其初心。而張哲的志行清正,則是他長期的歷煉與修為的結果,反過來,篆刻的語言成為了他破釋生命的旗語,一種明晰的屬於他個人的文化符碼。他生存在都市,卻能“疏淪五臟,澡雪精神”,使紛雜定於一,躁競歸於靜,日久天長,便造成一種靜態的心理定勢,正所謂“靜穆的觀照”。所以,他在篆刻中以細朱文印為切入點,其稱文小而其指謂則大。從技術層面說,細朱文常被人誤以為只是“工夫”活兒,其實,任何藝術的基點都在於“工夫”,對工細一類篆刻來說,卻絕不是刻細刻光的事,同樣的細線,卻有著質地的絕然不同,如果比之粗獷野逸類風格言之,工謹整飭、縝密精微一路在氣局上似感弗如,然這屬於“適獨坐”,堪細品的,須投入一顆細膩的文心,感受體味,拈花微笑,才能知其剴切的妙處。帶著這樣的理解,來賞讀張哲的印,當能得著若干的會心。其沉靜從容師心自用的自由心境,實有微妙玄通,澡身浴德的不可言說之處。總之,張哲的印透射出的是一種於尋常物事中,發現新異的禪家“平常心”,初觀覺不到奇處,細品,則能于常中見趣,淡中出味,那裏面有一種韻致,一種妙心,令人流連,是與“深刻”之類並無關涉的另類況味。若進一步探尋下去,會發現它源于一種智慧,只是這種智慧相對內斂不那麼張揚罷了,是冷抒情,較之一覽無餘的活計,其感染力耐看性則更強,更含蓄而深沉。“萬物靜觀皆自得”,靜中觀照,靜中得趣,是一種褪盡火氣的老成和從容。

張哲尚年輕,卻能如此老道,在當下書法篆刻界是不多見的。我覺著張哲像古代的隱士或老僧在石窟和禪房中吞吐出精神道場。這種優雅自在的生命情韻,貫注于他人生的將來進行時,那必是一番潔淨高華、澄明晶瑩的清妙境界。

 

 作 品 欣 赏

 


▲ 琴罷倚松玩鶴

▲ 心與浮雲閑

▲ 無心到處禪

▲ 煙雲出沒有無間

▲ 花好月圓人壽

▲ 福聚無量

▲ 翰墨因緣

▲ 微月半隱山

▲ 碧天如水夜雲輕

▲ 明月入懷

▲ 詩禮傳家

▲ 延年益壽

▲ 松風流水天然調

▲ 佛造像

▲ 鳥歸花影動

 

▲ 踏雪尋梅

▲ 前身多半是梅花

 

▲ 佛造像

▲ 窗近花陰筆硯香

▲ 沉醉不知歸路

▲ 樂琴書以消憂

▲ 臨清流賦新詩

▲ 長毋相忘

 

▲ 佛造像

张哲,号竟堂,别署石语轩。1972年11月生,祖籍河北宝坻。2007年于“百年西泠·中国印”海选现场通过现场考试加入西泠印社。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终南印社副社长。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主流展览并获奖。先后出版有《张哲刻心经》《张哲选刻道德经》《惟此欢喜——张哲刻禅意诗文》等。2008年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


作品源于:张哲/著《张哲篆刻年度创作档案》

本页面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