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贞文
德音乐教出品
[注]郭 :“郭”同“廓”,有扩张、延伸与成长等意。
(亚述人击鼓石雕像)
▼
(木丹加鼓[Mridangam],印度最古老的鼓,这是一种双面鼓,多用于南印度古典音乐和婆罗多古典舞中。)
▼
(萨米鼓图案,萨满使用鼓让自己进入通神的状态而获得未来的信息。)
▼
(《山海经》中关于夔牛的描写,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土鼓,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 山西省博物馆藏。)
[注]八音 :古代乐器分类法名称。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已出现,见《国语·周语》伶州鸠论乐。八音为:金(如钟、镈)、石(如磬、编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匏(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雷鼓)、木(如柷、敔)八类。(来自《中国音乐词典》)
(永登乐山坪彩陶鼓,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摄影:苏木)
(万家坝铜鼓,战国,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式青铜鼓大约是春秋中期之后,流行于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等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摄影:苏木)
(蟠螭纹鼓座,春秋时期,保利艺术博物馆藏。这件鼓座就是建鼓的鼓座,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件,十分珍贵。摄影:苏木)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漆木雕鸳鸯形盒上的建鼓舞图,湖北省博物馆藏。)
(虎座鸟架鼓,战国,荆州博物馆藏。虎座鸟架鼓以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露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站立一只引吭高歌的鸣凤,两凤中间悬挂一面大鼓。这种器物目前仅见于湖北、湖南、河南等楚地贵族墓葬,是楚地特有的一种乐器。文字来自荆州博物馆,摄影:李阳)
(汉画像石上的盘鼓舞,这种起源于汉代的舞种,在汉画像砖石中有十分丰富的资料,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
(《观无量寿经变》舞蹈中的腰鼓演奏,莫高窟榆林25窟)
(双旗带纹铜鼓,唐宋之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摄影:苏木)
(莫高窟第217窟,盛唐,不鼓自鸣的笙、阮、羯鼓、都昙鼓与穿楼阁而出的飞天彩带飘舞,使寂静的虚空生动而令人遐想。摄影:莫高窟)
(陕西昭陵陪葬墓双人舞壁画,舞者着翻领宽袖舞服,头上簪花。飘带、衣饰飘拂,在一刹那停顿中,相对点头屈身靠近的动势和舞者配合默契的亲切表情。)
(敦煌220窟北璧《药师经变图》东侧乐队,十三位乐人神态各异,演奏细腰鼓、横笛、尺八、笙、拍板、锣、花边阮、方响、筚篥、筝、排箫、毛员鼓、都昙鼓。这是唐代宫廷燕乐的乐器。)
(击鸡娄鼓鼗牢鼓俑 ,后蜀,都博物馆藏 2001年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出土,同墓出土20余件乐舞伎彩绘陶俑,服饰华丽,造型精致生动,从乐器、舞蹈、戏剧等方面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的音乐文化。摄影:寸日)
(唐三彩骑驼奏乐俑,这尊骑驼奏乐俑的乐师是典型的高鼻深目络腮胡的胡人形象,手中的拍鼓也是从西域传来。摄影:博物馆刷展的白衣客)
[注]:“爨”读cuàn
(黄箓斋音乐片段,黄箓斋是道家洁斋法之一。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道教进行斋醮(jiào)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鼓乐在法事仪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清明上河图》局部。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女伎乐木俑 宋[960—1279年]2014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铁拐组宋墓出土,南陵县文物管理所藏。)
(红漆彩画云龙纹手鼓,清,故宫博物院藏。鼓框上蒙革面,面上才回双龙戏珠纹,间以火云纹,形象生动。摄影:苏木)
(戏曲伴奏中的司鼓。司鼓者,又称之为鼓师、打鼓佬,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
相关阅读:愿中华正声生生不息,不绝于耳——中华乐教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子项目简介
(飞鸟纹铜鼓,东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摄影:苏木)
(优人神鼓演出剧照。优人神鼓的表演,全程没有任何旁白、对话。只有演员的肢体动作、舞蹈与打鼓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诗意画面。)
(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相和歌》演出剧照, 编导:孙颖教授,选自舞剧《铜雀伎》片段。表现中国汉代独有的乐舞表现形式——踏盘踏鼓,边歌边舞。)
▼
参考资料:
[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9
[3]乐声.中华乐器大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4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社.1984.10
[5]苏泓月.古乐之美[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6]郝毅.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乐器羯鼓(续)[J].乐器.1986 (5).
[7]刘成章.安塞腰鼓
[8]正辰.看古代人如何对抗日常丧?音可通神,鼓舞人心!
多年来,我们通过理论研究、创作与制作、教学、传播与演出等多种方式,在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乡村教育领域落实乐教。推动高雅音乐环境教育普及,弘扬中华乐教的人文艺术精神,以青少年音乐教育带动全民修身,提升全民人文艺术素养,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中华乐教”子项目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旨在通过抢救式保护、传承、弘扬国乐艺术,并将其直接转化为教育资源,推动精品音乐作品生产与乐教传播,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国气质,为后世留下代表时代的国乐艺术精品,为净化人心、移风易俗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愿中华正声生生不息,不绝于耳——中华乐教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子项目简介
编辑团队
选题策划主编:德音老师
撰稿:贞文
图文编辑:贞文
校对:无极、天真
审核责任人:茗茗
转载请微信联系:yzwenxuan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德音乐教(yzdyyj)
微信视频号:德音乐教
微信小程序:德音乐教
允中未来学习中心:yacla.cn
允中文教基金会官网:yz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