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中国慈善家》杂志与微博共同在京举办的恒心至善·年度盛典暨破界·影响力慈善论坛,本次论坛主题“破界”意为“破圈、跨界、创新”,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年度成果《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在论坛现场发布报告
自2022年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成立以来,首提并倡导“影响力慈善”——以成果为导向的慈善方法论、实践论。
影响力(IMPACT)即社会价值,指慈善活动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的规模化、长远、深刻的正向改变,慈善(PHILANTHROPY)与《慈善法》概念一致,即人类的大爱,是公益慈善的总和。影响力慈善研究院认为,慈善事业应当追求影响力层面的慈善成果,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
《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3》涵盖了本年度“影响力慈善”系列研究成果,由《样本慈善家年度观察报告》《慈善家马云案例报告》《技术公益专题案例报告》《慈善家办大学专题案例报告》四个专题报告组成,全文近40万字,以下为报告框架与关键洞察。
《样本慈善家观察报告2022-2023》
科技新善占据主力,股权捐赠风起云涌
去年研究院深入观察和研究了34位样本慈善家过去十年的慈善行为与成果,并发布了首份《34位样本慈善家年度观察报告》
今年年度报告在过往研究基础上,借鉴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中的“募投管退”概念,推出影响力慈善实践模型,构建了包括4大环节、15个核心要素、44项关键信息、60条研究问题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对样本慈善家2022年至2023年慈善行为、慈善成果的新趋势进行了更新。
影响力慈善实践模型分析框架图
报告发现,受全球总体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影响,2022年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38家基金会的公益支出与上年同比下降了26%,但79%的样本慈善家慈善事业仍处于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进取和坚持成为关键词,29%的样本慈善家进行了慈善事业的代际传承安排——慈善家二代进入父辈创办的基金会,参与慈善事业和机构治理。
经济下行环境中的研究样本示意图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慈善家行动呈现两大亮点。
亮点一,科技新善在慈善舞台占据主力。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型慈善家表现亮眼,雷军、王兴、虞仁荣、邵根伙、秦英林等样本慈善家进入观察视野。捐赠大学与资助科研成为慈善家大额捐赠的主流方向。
统计显示,50%的样本慈善家向大学捐款;54%的股权捐赠案例是捐给大学基金会;2023年12%的亿元以上大额捐赠用于资助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同时,技术与公益双向奔赴,激发社会创新,赋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科技新善力量占据主力
亮点二,股权捐赠颇受慈善家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23年有43位中国企业家(企业创始人或持股高管、投资人)开展了48例股权捐赠,按捐赠时的股价、市值计算,捐赠总规模达2722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新科技、新能源领域股权捐赠规模最大,23例股权捐赠占股权捐赠总规模的80%;制造业领域股权捐赠案例最多达28例。
48例股权捐赠案例中,18例与本次报告观察的39位样本慈善家中的15位有关,总捐赠市值超过股权捐赠总规模的八成,达2269.21亿元(按捐赠时披露的市值或股价计算)。
48例股权捐赠情况概略图
报告就当前股权捐赠存在的障碍提出三问:
1.如何鼓励和支持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捐赠用于国内慈善事业?
2.股权捐赠产生的投资收益何时享受税收优惠?
3.上市公司股权能否设立慈善信托?
《慈善家案例之马云》
构建公益事业群,用互联网思维做慈善
如果说样本慈善家观察报告是慈善家的群像,慈善家案例研究报告则是慈善家的深描。去年研究院发布《曹德旺案例研究报告》(点这里查看报告详细内容),弥补了中国当代慈善家深度案例研究方面的不足。
今年研究院以马云为研究对象,继续在全面梳理慈善家的慈善事业过程中,深度探讨其追求慈善影响力的时代特征与实践特点。
案例研究发现,马云的公益慈善事业版图像是在水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一圈圈涟渏,他所追求的慈善影响力不仅是自己做了多少,还有推动和影响了多少其他人参与进来,并把互联网企业之“术”融入公益慈善之“道”,以平台化的互联网思维做公益,标准化、重评估,成为马云慈善影响力的关键洞察。
马云的公益事业群
《慈善家办大学专题案例研究》
从爱大学到办大学,慈善家投身高教理想
《慈善家办大学专题案例研究》以社会力量办大学中的“基金会办大学”为案例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以企业家慈善捐赠为主要办学资金来源、以非营利性公益办学为目标、以基金会为办学主体的5所大学。
本研究认为,基金会办大学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办学过程中开展办学理念、筹资治理、管理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模式探索和机制创新,以期为社会力量助推高教改革发展贡献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5所大学分别为陈一丹支持的武汉学院、杨国强创办的碧桂园职业学院、科学家与慈善家发起创办的西湖大学、曹德旺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和虞仁荣筹建的东方理工大学。
慈善家办大学报告案例示意图
“慈善家办大学”的“办”不单是“创办”“开办”“举办”的短期行为,更涵盖“办”的过程,即从起始动机、办学现状直至未来走向,以及“办”大学的产出、成果和影响力。通过对五个案例的深入研究,报告发现,慈善家办大学有五大影响力特征:
1. 大学的发起人和举办者以个人慈善情怀与问题意识相融合,形成强烈的办学使命;
2. 大学的举办者和发起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制定、调适大学定位和办学宗旨,内外目标一致使大学建设获得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
3. 作为大学发起人、举办者的慈善家本质上都是社会创新家,识别机遇,制定战略,缔造大学精神,链接盘活社会资源;
4. 基金会从筹集办学经费的“蓄水池”升级为办学资源的“水库”,协调建立长期涵育大学的资源系统;
5. 发起人和基金会通过治理体系的建设,引入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办大学,畅通大学与政府、企业、学术同行和社会公众的交流渠道,推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在对5所大学的办学过程、现状、产出、成果和影响力开展研究之外,报告还对中西方慈善家办大学的历史沿革和近代中国3个办学范例予以了梳理,以期为当代慈善家办大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报告认为,用慈善捐赠资金、以基金会为主体、办一所民办非营利的高等教育院校,成为慈善家们实现教育慈善理想的终极形式。
《技术公益专题案例研究》
技术与公益双向奔赴,赋能社会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科技新善占据慈善舞台,技术与公益双向奔赴。《技术公益专题案例研究报告》将技术公益定义为技术赋能社会问题的公益解决方案,报告从3个维度:创新性、多样性的技术维度,重大性、突破性的成果维度 ,多元性、慈善家相关性的机构维度,选择了11个案例开展技术公益研究。
11个案例包括:腾讯、阿里、抖音、蚂蚁、滴滴、小米6家互联网大厂、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商汤科技、基因检测领军企业华大基因、脑机接口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和2家非营利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入选的11个案例
通过对国际国内“技术公益”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系统梳理,本研究发现“技术公益”已经成为了一个内涵聚焦而外延宽泛的概念,在公益领域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报告从技术公益的定义出发,按照影响力慈善的“成果-行为模式”方法论,遵循“技术公益理念-技术赋能模式-影响力行为模式-项目案例-社会问题-已有解决方案-创新解决方案-解决成果-成果预期”的分析框架,对11个案例开展了深入研究,得出6个关键洞察:
1. 技术公益的实践主体是高新技术企业。公益机构的从属地位有待突破。
2. 在技术公益实践领域,商业与公益慈善的边界已被打破。双向奔赴的中间地带正是社会创新的发源地;
3. “普惠”是最突出的技术公益理念。“科研人员最本源的恐惧:技术没有人用,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
4. 技术公益如何实践?钱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技术也不够,第一、第二、第三部门的合作共创必不可少;
5. 技术公益高度依托企业的员工志愿者动员机制;
6. 技术公益的退出机制策略尚在摸索。
报告认为,技术公益的本质意义和实践共识,在于技术赋能公益事业能够提升解决方案的效果和效率,使之更为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在技术的加持下,公益慈善实现深远变革的影响力目标未来可期。
《影响力慈善沙龙》
打造最有活力的跨界交流平台
报告发布环节还总结了过去一年影响力慈善沙龙的成果。研究院共举办了17期影响力慈善沙龙,与30余名跨界专家、200余家机构、线下千余人次嘉宾开展沟通交流,线上参与观众500万人次,发表专题报道40余篇,并形成了300多行业精英组成的线上社群。
影响力慈善沙龙每月举办,回应公益慈善领域热点、开展跨界交流、行业扫描,发现优秀案例,为打造公益慈善成果传播影响力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17期影响力慈善沙龙
文章来自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公众号
排版:嘉灵
审核: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