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2011年3月5日上午,国学工程高校援建之名师系列讲座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德音老师以《大道杳渺惟精一——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上)为题,围绕“中医起源,中医类别,医道同源,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等几个方面,对中医文化的生命科学观、中医思维及“医者,父母心”的苍生情怀等等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听众们通过讲座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和医道精神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了深入学习中医的热情和兴趣,收获了身心自然和谐的生活智慧,领悟清正俭朴、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艺术……
课程精要
文明无疆
-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
-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孔颖达)
-
文明,本身没有界限,它绚烂有致,光华灿烂,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在内心里面找到我们自己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尊严,能够从古往今来一切圣贤那里看到他们的光芒,并且和他们星辉相映,我们就有资格说这个文明的时代是由我们创造的。
-
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色就是个体生命与社会有机体同构。社会不是没有思想的,社会也不是没有呼吸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
-
当国学这个词太多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清本源、追求究竟,不可盲目的跟风而被表象所迷惑。
医与道
-
医道同源。
-
道是规律,是一种生活的规律;思想就是探索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的结晶体系;“得道”是我们生命本性和本体合二为一,所以“天人合一”不是一个思想,或者说不只是一个思想,而是一种实在的生命境界。
-
天人合一不是思想,是一种实证。人体是个小宇宙,要学会收回本心来内证生命的奥秘。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
-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诊候》)
-
想要真正领悟中国文明,需要同时具备科学素养、哲学素养、艺术修养、宗教精神。
-
声音之道,可以御神。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个人归根到底都是自愈的,感受静的力量,善于安顿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活的精彩、湛然、安详。
象天法地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的对立统一)
-
取类比象:卦象、乐象、脉象、意象……
-
有机整体,全息对应
-
直觉品质来源于意象思维。
-
宁失其方,毋失其法
-
执大象,天下往。
天人相应
-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易经·乾卦·文言》)
-
定格之命,因果不爽。所谓的命运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的因果。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黄帝內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它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研究天文、气候与人体关系的系统学问。
大医曰慈
-
医者,父母心。
-
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
-
医者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不知医,不慈孝。
-
一位老中医说,他理想中的徒弟应当具有将军气魄、神仙风骨、菩萨情怀。
-
真正的高尚来自苍生情怀。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
愿力可以改变业力。当你有了一个崭新的愿望,当你有了一个超越的认知,当你有了一个先天的、光明的正心诚意的意志力的时候,一切都会发生转变。
-
只要专注下来,就能让人进入更深的定静,而不同的定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宇宙的奥妙。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也。(《大学》)
欢迎您参加:
《大道杳渺惟精一 ——中国文化的医道精神》(下):5月17日(周日)14:30;西安交通大学教二-100(图书馆西侧)
允中编辑部发布
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排版:瑞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